【艺术播报】国内买家撑起秋拍一片天
《【艺术播报】国内买家撑起秋拍一片天》的文章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网新增内容合作媒体北京壹网www.jing111.com 只为给您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热门资讯。
温馨提示:你的圣诞礼物已在路上~
活动倒计时最后一天!长按识别文末二维码参与#拼手速 抢大礼#游戏,即有机会获得雅昌君随机抽出的100份圣诞暖心礼品
当拍卖师第三次报出“8.1亿最后一次”的时候,或许上一口的买家还在斟酌,毕竟加佣金近10亿还是一笔巨款。
8.1亿元最后一次!落槌!恭喜您XXXX号买到!
▲保利十二周年超级夜场现场
委托席上的保利拍卖业务人员举牌示意拍卖师,电话那头的资深买家也不知是何反应,在这个创作历史的时刻,我们只能借助于“前一口买家”的反应来还原现场。
当拍卖师报出4.5亿的起拍价时,场内藏家率先报出4.5亿元,4.6亿元、4.7亿元、4.8亿元、4.9亿元,一口一千万的竞价阶梯,此时基本上是3-4位买家参与竞争,两位在场内,两位是委托席,随后更是一口二千万,甚至于一口三千万的价格上升,此时的“前一口买家”显然还很淡定,双手环抱,显然是还没到其心理价位。
▲齐白石巨制《山水十二屏》以9.315亿元成交 创中国最贵艺术品世界纪录
很快报价来到7.85亿元,“前一口买家”已经开始有些无奈了,虽然此时只有委托席上的竞争对手,但是毕竟是个天价,两位竞买者都有些想要持久战的意思,报价甚至都低于亿元级别的最小竞价阶梯,一口一百万的交替上升。
在一阵胶着之后,场内的“前一口买家”显然是最后一搏了,“嘶”了一声,下定决心报出了8亿元的价格,全场掌声一片,“前一口买家”寄希望于委托席的放弃,但是稍作停顿之后,女士委托报出8.1亿元的价格,加了一千万,正是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千万”,“前一口买家”开始无奈的摇头+尴尬而不失宜的的微笑,放弃了。
最终电话那头的资深买家以9.315亿元的价格创造了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的纪录。
当中国嘉德拍卖创始人陈东升及团队从徐徐开启的大幕中出现,仿佛觉得这就是若干年前首拍时的感动。
▲中国嘉德拍卖创始人陈东升及团队
“26年前,我们可以在中央新闻联播中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印象派画家梵高的《向日葵》,成交价4657万英镑,神秘买家来自日本。这个画面在我心中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高贵,那么的高不可及。”就在嘉德拍卖在全新的嘉德艺术中心首拍之际,陈东升的一番思绪好似时光穿越般,只是,这个“梦想今天成真了”。
当晚的“001号”拍品也是更有意味。
▲陈东升为嘉德艺术中心首场“大观之夜”开槌
李可染的书法作品《四海崇誉》无底价起拍,哪位率先应价,我这边的号牌先有一个出价5万,有没有更高的,100万!好……220万……280万,280万这是个吉利的数字,280万最后一次,落槌,好,恭喜您,您的了,8286号,谢谢!
槌起槌落间,当晚的“001”号实则LOT0231号以280万落槌,加佣金以322万元成交。
为本件拍品执槌的正是中国拍卖行业首批拍卖师陈东升,伴随着象征着吉祥的红带拍卖槌的敲响,中国嘉德拍卖正式开始了在新大楼的拍卖。
▲中国嘉德大观——四海崇誉之夜拍卖现场
随即,也开始了这场中国嘉德拍卖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夜场拍卖,从12月18日的晚上5点持续至19日凌晨1点30分,首席拍卖师徐军与关海亮更是两次轮番上阵,在将近8个小时的拍卖之后,“大观——四海崇誉之夜”三个专场实现总成交16.0325亿元,其中有4件超过亿元成交的拍品,以及29件千万元以上成交的拍品。
这场集“四海崇誉”的大观之夜同时也是上拍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近现代书画之夜的部分有153件作品,特别推出的默斋掇英专场是38件作品,古代书画之夜则保持在32件,三大专场的成交总额分别是8.36亿元、1.61亿元以及6.05亿元。
作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书画拍卖的价格变化直接影响着整个艺术市场的走向。保利超级夜场,古代书画夜场总成交5.4亿元;震古烁今专场12.73亿元;近现代书画夜场8.94亿元,嘉德大观之夜每一件都是“无价和天价”的,总成交额逾16亿元!国内藏家推动市场回暖 亿元书画几乎全是国内买家 ,上一周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值得铭记的日子。
2017第十一届批评家年会漳州召开 共议批评家与读者的关系
▲2017·第十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嘉宾合影
2017年12月20-21日,在福建漳州召开的2017·第十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经过一天半时间紧张而热烈的发言和讨论,取得了预期成果,圆满结束。本次会议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漳州市文化艺术协会主办,漳州蚁巢美术馆协办。本届年会的轮值主席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徐虹担任,著名艺术批评家邓平祥担任学术主持,著名批评家、策展人杨卫为秘书长。
▲2017·第十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现场
出席本次年会的批评家共计44人,其中年会学术委员27人,他们分别为贾方舟、杨卫、徐虹、邓平祥、皮道坚、朱青生、王端廷、殷双喜、葛秀支、郭红梅、艾蕾尔、邱敏、李晓峰、马钦忠、管郁达、杨小彦、王林、王小箭、陈孝信、俞可、陈默、刘淳、滕宇宁、郑荔、张光华、郑娜、游江;特邀嘉宾3人,他们分别为顾振清、翟晶、凌敏;台湾籍学者4人,他们分别为黄海鸣、张礼豪、石瑞仁、黄茜芳;福州本地学者10人,他们分别为陈志光、李豫闽、徐东树、汤跃滨、蔡森成、蓝达文、杨天生、王燕成、林玉梅、李海梅等。
漳洲、台湾当代艺术现状与年会主题“看与读:批评家与读者”
▲漳州市宣传部长刘伟泽
开幕式由杨卫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本届年会的筹备及嘉宾邀请情况。与往届年会不同,本次年会特意邀请了台湾和福建本地的学者参与讨论,所以年会举办之初,特别邀请了漳州市宣传部长刘伟泽对漳州本地的文化艺术做了简单介绍,并指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漳州举办的意义:“本届年会在漳州举办,体现了中国批评家组委会对漳州美术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加快漳州美术事业发展、推动漳州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次年会轮值主席徐虹
漳州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讨论结束后,年会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始。此次年会的轮值主席徐虹女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年会的学术主题。本次年会主题为“看与读:批评家与读者”,“近年来,随着当代艺术创作的深度和方向越来越深入和广泛,观众对艺术家的创作也有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这对批评文本也是种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把今年的年会主题定为‘批评家与读者’的关系。当然,我们在讨论这一关系的同时,必然要讨论艺术家的创作、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今年的议题下面有三个分议题:1、阅读理论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2、身份 、种族 、性别与批评解读,3、批评家与读者 。”
▲批评家马钦忠做主题报告
随后,马钦忠做了题为“发明‘艺术意义’的当代艺术批评”的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了当代艺术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艺术批评纯粹是对艺术作品的意义“发明”,比如杜尚的意义就是如此“发明”的;第二,这种“发明”意义的当代艺术批评,是培养学习者进入艺术圈的工具,至于是否有助于对艺术作品意义的理解,这值得怀疑;第三,批评写作的意义发明是挑选某一个物并找到它的“物性”,但这种物性到处都是,凭什么你找个“物性”的说法就成了艺术?
▲批评家王林做主题报告
王林的主题报告为“中国当代艺术阅读与批评的一个案例”,他在1.孟璐究竟怎样开建构中国当代艺术?——读杨诘苍《这不是一个“中国城”展览——深读“1989后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和2.动物有无人权?——读Ben Davis 《古根海姆中国展:紧急策展撤展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两个文本的分析中,对“提到的国外及海外专家和机构主导中国当代艺术评价这种现象,进而对参展艺术家贬低国内创作和批评的言论做了严厉的反驳(引自朱青生《应该重视古根海姆“世界剧场”展》引言)”。还“透露了巫鸿为筹办哈佛大学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与王林资料文献往来与‘后八九艺术’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两个历史公案。(转引自管郁达微信朋友圈)”
注:更多内容可关注【雅昌直播】第十一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马钦忠、王林主题报告
复制链接至网页即可直接跳转:http://artexpress.artron.net/liveShare/465
▲年会秘书长杨卫(左)、台湾学者黄海鸣(中)、荣誉主席贾方舟(右)
台湾学者黄海鸣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台湾当代艺术的现状,1近年来台湾出现了大量的艺术节,使艺术有点工具化的倾向;2高雄成为继台北之后的第二个艺术重镇;3大量美术馆开始出现;4开始注重对历史的挖掘,展览开始档案化;5开始注重民间艺术、地方文化的转化发展。
“看与读:批评家与读者”主题讨论
中国艺术批评话语权
▲荣誉主席贾方舟(左)、学术主持邓平祥(中)、轮值主席徐虹(右)
12月20日下午,学术主持邓平祥对这三位批评家的发言做了总结,并指出针对中国美术批评所遭遇的困境,“既有我们自身的问题(外语很弱);也有外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要有历史的傲慢和偏见。”
皮道坚认为批评和艺术共生互动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特点,批评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当代艺术不是为他人做的,而是为自己做的,所以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自己做的如何,是否能够让当代艺术在文化发展中真正发挥作用。”
▲批评家马钦忠(左)、批评家皮道坚(中)、批评家陈孝信(右)
陈孝信通过对王林先生所做展览的梳理,侧面印证了高名潞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战场是在国内”。
贾方舟认为:“不仅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战场在国内,当代艺术批评的主战场也在国内。与中国批评家相比,西方批评家对中国艺术的了解非常片面,资讯落后,许多新出现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他们都缺乏了解,所以真正拥有中国当代艺术话语权的还是国内批评家。就像王林说的那样,奥利瓦不是中国艺术的救星,真正有助于中国当代艺术正常发展的还要靠我们自己。”
对此,管郁达的观点有所不同,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战场不完全只在国内,如果中国的当代艺术实验不是大陆批评家垄断的专利,那么我们应该把视野放大到整个20世纪华人艺术家和批评家在海外所做的所有艺术工作和实验。”
▲批评家殷双喜(左)、批评家杨小彦(中)、批评家俞可(右)
俞可从中国艺术家愿意参加古根海姆展览这一现象为切入点,认为在当下国际背景之下,中国要想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是有难度的,其中“专业性”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大困境,如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等在“专业性”方面都做得不够,这也导致许多中国本土艺术家都非常倾向于选择国际艺术家作为自己的策展人。另外,侯瀚如在意大利国立二十一世纪当代艺术博物馆所做的展览非常优秀,“如果国内美术馆可以做到这种程度,那么中国的批评还是有希望的,如果做不到,那么侯瀚如现象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批评家朱青生发言
对于中国批评的未来,朱青生的态度则比较乐观,他认为“中国批评同以前相比,我们的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即便如此,未来我们还有进步的余地,即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做出更新的艺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中国和世界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中国微博、微信等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这意味着中国力量已经走在世界前沿,那么我们的艺术也就有可能走在前沿。”
翟晶的发言回应了王林老师挑起的关于批评话语权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讨论话语权的问题的前提是有问题的。对于西方话语霸权的颠覆,并不在于进入这种话语权的内部,也不在于颠覆这种话语权,重新再按我们的标准再建立一个。而在于,在今天的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一种普遍有效的话语权。而我们目前的问题是我们始终还是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强势的、主流的话语,而进入这个语境和系统,在其中占据一个位置,是我们所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在特定的一时一地发生的事情,最有发言权、最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这些现象的,始终是在现场的人,也就是当地的批评家。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何界定话语权,如何界定自己,如何完善自己的当代艺术系统和批评系统。”
发明“艺术意义”的当代艺术批评
▲批评家俞可(左)、批评家王端廷(中)、批评家凌敏(右)
对于马钦忠的观点,王端廷并不完全同意,他认为“艺术批评是艺术价值的初审过程,批评家有责任对新的艺术现象进行命名,提出新概念。关键在于艺术有高下,意义有大小,批评家也有层次,所以我觉得伟大的批评家是发现伟大艺术意义的人。作为批评家,我们所要关注的点应该是怎样发现艺术的意义,认定哪种意义。”
关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发明,殷双喜也认为批评家在某种程度担当了艺术意义的生产者和概念的制造者的角色,但“我们不能把生产艺术意义的批评一概抹杀,我们要聚集的点是生产什么意义,什么概念。”
▲批评家管郁达(左)、批评家王小箭(中)、批评家陈默(右)
批评家和读者的关系
至于批评家和读者的关系,殷双喜认为“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无名的记者群,我的文章在讨好哪一类读者?哪一类读者在读我的东西?这些我都不知道。因为无法和读者见面,我们的批评只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发送过程,要么不关注读者群体的需求,只专注于自己的写作;要么根据新闻和舆论喜好,生产读者想要的东西,这都是一个虚假的读者群。”
李晓峰以艺术家蔡志松为例,提出“今天我们的艺术是给谁做的,今天我们的批评是给谁看的”等问题,并提出批评的底线:1诚实;2朴实,祛奸商化,这是批评的本份;3良知、善意,不要专制、霸道。
▲批评年会现场,出现了许多青年批评家面孔,其中女性批评家居多
滕宇宁认为“中国批评目前还没有广泛参与到全球语境的讨论中,更多还是在中国内部挖掘问题,对国际社会与思想焦点未能发声,亦不能引导全球的话题走向。批评在中国本该已经度过了对艺术作品的解释、推荐的阶段,也不该再执着于理论的引用,而是应该参与到图像时代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思。”
台湾学者张礼豪从艺评家的角度对批评家和读者的关系谈了自己的想象和追求,“艺评人首先是读者,要读懂艺术家的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我们的文字让观众对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有所理解。”
此外杨卫、葛秀支、郭红梅、艾蕾尔、邱敏、杨小彦、王小箭、陈默、刘淳、郑荔、张光华、郑娜、顾振清、凌敏、石瑞仁、黄茜芳、徐东树等批评家也相继对“批评家和读者的关系”、中国艺术批评话语权、发明“艺术意义”的当代艺术批评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与探讨。
新一代批评家与老一辈相比有何不同?
▲批评家凌敏做主题报告
12月21日上午,凌敏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国际艺术批评会议的情况。她根据国际艺术批评家协会(AICA)的网页,对AICA的历史、如何成为会员、年卡贴纸、协会理事、委员会(档案库建设、审查、奖项、财务审查、赞助、出版、条例修订)、新闻和年会等情况进行介绍。凌敏期望利用协会资源,与中国开展活动,艺术评论奖(IAAC)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向全球评论者公开征集中、英文艺术评论,促使中国批评家积极加入国际艺术评论的大军中去。
▲批评家滕宇宁做主题报告
滕宇宁做了“中国现代艺术档案《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7年度简报”的主题发言,她表示截至12月初,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共收集当代艺术展览3884条,出席第一现场收集510桩展览材料,收集并阅读文献3173篇。此外还有大量研讨会、公教活动、话题讨论、人事变动乃至人生意外等信息,没有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只是分门别类地进行档案储存。随后,她还对过去一年艺术圈所面临的问题和冲突、流行趋势等现象进行的阐述。
随后,轮值主席徐虹对承办本届年会的漳州市文化艺术协会和艺术家陈志光的热情接待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对此次年会进行了总结:“本次年会与往届相比大部分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就是有更多的年轻批评家参与其中,使此次会议充满新的希望。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发现代际之间的关注点还是不同的,年长的批评家他们有一种历史感,批判非常锋利和坚实,针对问题也非常有洞察力,在中国目前的社会语境里,这种批评还非常有效。新一代批评家则带给我们新的开阔视野,他们的信息来源更广,关心的范围更广,他们和世界潮流的呼应更强烈。”
▲本届年会轮值主席徐虹(右)与第十二届轮值主席李晓峰(左)
最后,杨卫与众多批评家年会的学术委员就年会未来的发展做了具体讨论,并宣布第十二届年会轮值主席将由学术委员李晓峰担任。
(注:文中部分内容根据会议录音整理而成,部分内容因时间之故未由与会者审核。)
除此之外,更多一周艺闻还有:
1、先锋骁将、美院先生、木刻作家 “桃李桦烛”纪念展解密三个“李桦”
2、豪瑟沃斯确定亚洲首个空间开馆时间:将首展马克·布拉德福特新作
3、城市景观是不是一种新的自然?
4、“中国东湖青年雕塑家邀请展?2017”开幕 “华塑奖”10强落户东湖之滨
由于篇幅所拘,请跟随小编一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盘点一周艺闻,短评艺术事件,这一期的雅昌艺术播报就是这么多,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温馨提示:你的圣诞礼物已在路上~
活动倒计时最后一天!快来参与#拼手速 抢大礼#游戏,即有机会获得雅昌君随机抽出的100份圣诞暖心礼品,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跳转至活动页面:
作者:蔡春伟
编辑:陶一博
- 民歌美妙 世界知道——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二十载唱出文化自
- 英国艺术家喷泉里放10万枚硬币测人性 1天被偷光
- 交流皮影艺术 展现光影之美
- 微软牵手天府新区 落地国内首个“微软菁英培训暨认证计划”
- 56载艺术人生 从此世间再无“下回分解”
- 国台办谈中萨建交:美方无端指责是干涉他国内政
- 艺术之光 城市心灵-2018沈阳艺术节
- 成都出台国内首个餐饮业明码标价行业规范
- 浦江郊野公园奇迹花园15日开秋季艺术花展
- 松江民宅变身艺术空间 新浜荷花节海上名家邀请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