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郭光灿:学生多出一篇好文章,我就多活一年
8点半准时进门、周末假日从不间断,对于7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来说,只要不出差,每日的作息规律就是如此,已成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办公室既是他的第二个家,也是他的书房。
一进门,宁静致远的匾额下,数十种中外期刊整齐地码放在茶几上,郭老并不宽敞的办公室就这样几乎被各类书籍资料所填满,不但几组书柜被塞得满满当当,桌上地下也同样成了书的海洋。
“现在参加评审会比较多,余下的时间我就会在这里,写些科普方面的书、做点基础领域的研究。有人说年岁大了什么都不做最好,我觉得不是这样,搞你感兴趣、有特长的,你会觉得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旺盛。”郭老笑着告诉记者。
作为我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的开创者,郭光灿的名字始终和量子领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创建我国第一个量子信息实验室,带领团队提出“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引起国际重大反响,研制成功国内首个光纤量子秘钥系统,发明“量子路由器”,建成世界首个量子政务网……
在郭光灿看来,之所以能取得这些重大突破和成绩,得益于最初他在中国科技大学求学时融入的“特殊基因”。
“当时在中国科大是两拨人在教育影响着我……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还有)像钱学森、严济慈这些老科学家……他们很专心的教育我们。这种下了我后来的人生基因,一是民族复兴的担当,二是勇攀科学高峰的执着,这让我受益终生。”郭光灿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访学的郭光灿婉拒了外方开出的丰厚条件,毅然返回国内从事量子研究。然而,现实很快让他对国内外的差距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当时国内经济条件比较差,科研经费投入也不足,我知道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定位,就是把基础打好,把国外技术消化掉,培养我们年轻的一代。所以我开始写书、授课,这期间出版的国内量子光学第一本书,起到了启蒙作用。”郭光灿坦言。
古稀之年,最让他感到骄傲的,一是当初看准了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的研究方向,二是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学科带头人。
“现在在我的实验室,很多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博士后……我们一是支持他们,给他们安排重担;二是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我能做的,是把我实验室的氛围,营造成年轻人成长的最好环境。”郭光灿说。
著作等身、桃李芬芳。面对记者,郭老不禁回忆起70岁寿辰时的情形。“学生们要来给我祝寿,我说‘你们把工作做出成果,我就高兴了;你多出一篇好文章,我就多活一年。’虽是玩笑,但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很开心。要成为科学强国,不是一代人的事,必须要有传承,必须踏踏实实一步步走下去。”
综合国力飞速提高,科研投入不断加大,在郭光灿眼中,当下正是中国年轻人干事创业的最好时机。“当代年轻人很幸运,一定要珍视。现在正是他们发挥潜能的最好时机,应该把国家利益和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郭光灿说。
来源:新华网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bainazhishi@163.com
▼点击查看百纳历史干货
赌博or读博 | 审稿杀手的心里话 | 与研究生谈撰写论文 | 如何选研究题目? | "双一流"建设 | 颜宁:女性科学家在哪里 |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 加拿大博士后的薪酬福利与生活 | 超详细论文写作规范手册 | USNews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
《百纳知识》由百纳公益组织创办和运营,
由子斯月、王成禹、赵序茅3位博士担任主编,
廉富镯担任执行主编,
60余位本硕博和青年老师参与公益运营。
科研是一场美丽的冒险,
《百纳》愿做大家冒险路程中最真诚的陪伴者。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不一样的百纳知识!
- 中科院化学所制备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
- 【名人演讲】87岁的袁隆平院士全程飚英语演讲 你听过吗?
- 中科院与“云适配”共建红芯云安全联合实验室
- 国宝级院士离世,曾解开钱学森的“密码”,却低调如“扫地僧”
- 深圳1.7万套人才房集中开建 将向院士等各类人才供应
-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裴韬研究员:地理大数据的内涵、视角
- 央视证实一大消息,马院士的发明用上095核潜艇,西方:不可思
- 治湿疹中科院专家教你几招,简单方便有效
- 来头不小!这个山西人与比尔·盖茨一同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快看
- 投纸飞机前的“哈气”有什么用?多年的疑问终于得到院士的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