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二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在唐代之前以及更早之前,成都一带就有大型的湖泊水系,就是最著名、规模很大的“滇池” 。
在《“滇池”本在成都平原考》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在西汉杨雄《蜀都赋》中也记载了关于“滇池”的内容,即:“西有盐泉、铁冶、橘林、铜陵,邙连滇池,澹漫波沦” 。
近代通过对成都金沙江遗址的苞粉分析,遗址区古植被以草本植物占优势,局部地区为低洼的湿地,生长着大量的喜湿的植被,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此地之前是积水低洼地带 。
在《说文·水部》中这样记载到:“沱,江流别也,出岷山东,别为沱 。从水,它声”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从这段话的意思中可以分析出:“沱”的意思是指成都平原上由古长江(今岷江)别出的水道或支流 。
而且在很多文献中记载到,在古代“沱”与“都”是通假字,而且被一直使用,“沱江”也可写成“都江” 。
综上以述,考虑到“滇池”、“成都”两个名字读音相近,而且又有濋城的例子,所以有理由说成都作为滇池边的主要聚落 。
其名称应该是由滇池水体名称转化而来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转变,应该是由当时古蜀国大部分时期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所导致的 。
三、关于“成都”作为聚落名称的探析说到底,成都之所以被称作“成都”,还是因为其能够作为人口聚集的集聚地 。在上文中说到,中国古代秦汉时期西南一带“都”被称作是有水的地方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而从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看,当出现“都”的时候,一般都代表当时的国家中心,或者是不容小觑的城市,或者地域名 。总的来说,都是有人聚集、居住的地方 。
纵观整个文字发展史可以发现,古人在造汉字时是非常有讲究的,中国汉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方便记忆、传播而做了简化 。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汉字的象形性不太明显 。但通过对汉字追根溯源便可以发现关于“成都”二字的来源具有相当的可参考性 。
当秦朝灭蜀之后,对蜀国进行一系列的统治,大量的秦地居民迁入蜀地,对蜀地原有的经济、文化等相关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
秦朝对于蜀地的统治不只是地域上面的管控,更深入是对蜀地文化领域上的征服 。当秦人与蜀地人民居住在一起,潜移默化之下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 。久而久之,蜀地便在秦人确定的文化上愈行愈远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结语通过对“成都”地名的考释,我们可以发现,要科学、合理地解释我国历史早期出现的地名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往往涉及历史、地理、语言文字等多方面问题 。
一些古老地名的含义之所以不得其解、颇多争议,往往是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弄清楚与之相关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诸问题 。
相反,一些古老地名的含义得到破解、确认,则常常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一些相关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字问题 。
比如,上述成都得名于滇池的结论,可以使我们对于成都平原地区古代的自然环境、西南地区古代的民族历史、民族语言等问题产生全新的认识 。
又如,汉代成都的位置学界一直有争议,有说在四川汉源的,有说在四川盐源的 。知道了“都”地名的含义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那么,都的位置在今盐源就是无可怀疑的 。再如,今天四川盆地区域的特有地名“沱”一般字典都把其中的“沱”解释为河流中可以停船的水湾,而并不清楚其含义来源 。
天府之国的来历 天府之国的由来简介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个沱字,当就是古代西南地区“池”地名的现代残留,因为,沱字不但基本保留了“池”字在西南地区的远古读音 。
而且,河流中可以停船的水湾一般属于水流流速较慢、水面较宽的滞水河段,这显然也与“池”的停水含义类同 。
“成都”一词的由来和探析,不仅可以为近些年来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历史的新认识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
而且可以为中国传统地名学命名理论增添新的内涵,就如“都”之类暗藏湖泊名称的聚落地名应是我国古代“因水命名”地名中十分特殊的一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