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什么没解出易经( 三 )


从这个角度理解,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就变成了指导商人经商的理念和行为准则 。交易行为是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发现,它使交易双方能实现互利共赢 。相对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交易意味着人类要产生分工,而且要在交换当中实现互惠互利,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这样深刻的道理,显然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即使现在社会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交易行为的真谛,也不能很好地从事交易行为 。可以想象3000多年前的商人是多么的伟大,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远远超越他们那个时代 。如果这样来理解这4个字,那我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易经就是真理 。
从前面两个文本的解读可以看出:道德经说万物各具有优势,圣人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能,达到了一个道的状态 。但它却没说,圣人是如何实现,物尽其能,人尽其才的 。而易经说,人尽其才、物尽其能,是人与人通过货物交换来实现的 。
从这里看出:道德经与易经相互补充,特别是易经不仅要知道一个理想状态,还要解答如何实现这个理想状态 。古人以出世与入世来区分道德经和易经的思想,让我们更好地理解 。出世是一种淡然,能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应对生活,几乎是一个人的生活,也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入世则是一种职责,以一种用心向上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要和社会共存,达到一种理想状态 。
如果老子是一个出世的人,或以出世的态度看待这个世界 。即使他读懂了易经,他也不愿意解读易经 。
这个话题问的好啊,充分证明了什么是无知?什么是愚昧?什么是没文化?
关键是谁能证明这句话的真实性呢?根本无人能证明老子解读不了易经 。
那么,问题来了,老子到底能不能解读易经呢?答案是:太能了 。
根据是什么呢?
第一根据就是老子的身份,什么身份?周王朝国家档案馆馆长,你可以想想,档案馆里有没有易经,版本全不全,太全了,连山易,归藏易都有的,老子研不研究,一定啊!
第二根据是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啊,孔子几次拜访老子,请教学习,回去后,开始研究易经,才写出的易传十翼,没有老子的点化,孔子哪能对易经爱不释手,韦编三绝,著书立说啊!
最后,老子是专修专研大道的思想家,哲学家,成道者,留下了一本名扬天下传承天下的道德经足矣,这才是老子的伟大!

老子为什么没解出易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