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失去右臂的残疾人想找一份适合我的工作去哪找呀( 七 )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网络QQ拜年等 。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婪源一带 。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 。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 。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抱路头”亦即“迎财神” 。
吃年糕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米磨粉制糕的方法: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 。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特产,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 。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 。年糕的种类很多,南北风味之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 。(生活报)
关于春节的民间习俗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 。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 。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 。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 。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 。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 。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 。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 。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