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二 )



扩展资料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 。
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 。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 。
《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
用诲人不倦,不耻下问,以身作则写短文

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他恳切的言辞、真诚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老师 。以身作则是最为重要的,我怎么zd会如此说呢?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从小到大的想法都是如此 。
反映老师教诲的词语,如:语重心长
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5课古人谈书这两篇文章的意思?
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 。

1.第一篇——《论语》
原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意思: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

1.第二篇——[宋]朱熹
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意思: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 。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
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扩展资料
《古人谈读书》第一篇启示: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我们要不耻下问,还要勤奋努力、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聪明才智 。
《古人谈读书》第二篇启示: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眼、口和心三者结合,眼要一心一意的看到,口要大声读到,心要专心致志地思考,这样读书就会事半功倍 。
赞美老师学问多的成语
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关于刻苦读书的八字成语
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关于刻苦读书的八字成语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

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 。
'"
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翻译:大师出示了一份偈帖,上面写着: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 。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



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引申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可以做到 。
语出荀况《劝学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
翻译: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