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饮料、饼干……这些美味的食品往往隐藏着高盐、高油、高糖的风险。在16日举行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学术会议上,专家介绍,83.9%的公众每月至少购买一次预包装食品,倡议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徐娇表示,高盐、高油、高糖的摄入是引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的危险因素。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可以引导消费者选购相对健康的预包装食品,改善个人饮食结构,促进人群健康。
采访人员了解到,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是指位于食品包装正面(在主视野中)的营养标识体系,通常以图形的形式,简单、直观地呈现产品的盐、糖和脂肪等营养素含量或营养质量信息。
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娟表示,我国公众预包装食品购买较为普遍,83.9%的公众每月至少购买一次预包装食品。但是群众普遍对食品的营养价值缺乏辨别能力。
【 慢性病|美味食品隐藏“三高”风险 专家倡议推动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专家介绍,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是一种更快、更容易理解的标识形式。它可以迅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快速看出一种食物中与慢性病相关的营养物质含量的高低。
“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使用政府支持的食品包装正面标识体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简单实用的评价型正面标识来帮助公众简单、快速地选择更健康的食品。”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崔莹说。
国家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潘琦说:“过量的盐、油、糖的摄入已经成为重要的风险因素。落实食品包装正面标识是世界卫生组织为应对慢性病提出的‘最合算措施’之一。”
文章插图
食品包装正面标识学术会议在京举行 雷云亮 摄
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主办。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等部门、机构的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雷云亮、徐鹏航)
- 美味佳肴|这类特殊人群如何健康过年
- 黄花菜|这是平价营养的“小人参”,三种吃法,美味又健康
- 糖尿病|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谢荣鑫谈:如何让慢性病患者健康快乐过春节
- 食品|大米变“毒米”,放入冰箱易致癌?辟谣:4件事帮你安全用冰箱
- 假蒟叶|乡间的野草,浑身都是治病良药,可以做成这种美味的食物!
- 葡萄糖|19岁小伙一天喝4瓶饮料喝进ICU 为什么慢性病找上了年轻人?
- 患者|适量运动都是有益的!成年人、慢性病患者该如何运动?看这里→
- 胆固醇|常见慢性病饮食禁忌都在这儿
- 虚假|食品广告宣称能预防治疗疾病? 这样的产品敬而远之
- 患者|北京为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提供3个月长处方服务